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
安史之乱爆发,潼关失守,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,独自去投肃宗,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,押到长安。他面对混乱的长安,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,写成《月夜》、《春望》、《哀江头》等诗。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,做左拾遗。由于忠言直谏,惹怒了肃宗,差点被问罪。杜甫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,成为他不朽的作品,即“三吏”、“三别”。后来,杜甫弃官,携家人随人民逃难,到了成都,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。严武入朝,蜀中军阀作乱,他漂流到梓州、阆州。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,杜甫投往严武处,严武死,他再度飘泊,在夔州住两年,继又漂流到湖北、湖南一带。大历五年(公元770年),杜甫59岁。这一年的春天,他在潭州。“夏,潭州有臧玠之乱,遂入衡州。欲如郴州依舅氏崔伟,至耒阳,不果。秋冬之间,回湖,欲北还,未遂,竟以旅卒。”这时期,其作品有《春夜喜雨》、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、《蜀相》、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、《登高》、《登岳阳楼》等大量名作。
晚年的杜甫可谓最艰辛,战乱、病痛缠身,沉重的生存压力和悲惨的现实生活使他不得不一次远走他乡。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,早已摧残了杜甫的身体,公元770年,当他再由潭州返回岳州时,受尽了磨难的诗人,在漂流于湘江的船上去世了。去世前夕,他写下了著名的《入衡州》,记录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活。
兵革自久远,兴衰看帝王。汉仪甚照耀,胡马何猖狂。
……
销魂避飞镝,累足穿豺狼。隐忍枳棘刺,迁延胝趼疮。
……
中间四句,前两句写作者惊慌失措地躲避流矢,不停地逃亡的情景。后两句中“隐忍”是“将事情藏在内心,强力克制忍耐”之意,枳棘(zhǐ jí)是指枳木与棘木,因其多刺而称恶木。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,亦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。这里显然是指后者。胝趼(zhī jiǎn)就是茧子,迁延则指病情反反复复,不稳定的意思。是说痊愈的不是很快,会形成慢性的疾病,一般这种疾病易复发。这两句合在一起,则表明作者因为长期逃亡,脚上得了茧子,不但身体受到损伤,精神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。如果在和平年代,去除茧子只是小事情,但在战争年代,却给诗人留下了致使的创伤。
享有诗圣美名的杜甫,24岁时登泰山留下了“一览众山小”的豪言壮语,但命运却给予他的只是无休止的穷困和悲苦。“冬天到了,诗人病倒了。病倒在行往岳阳的舟中。……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、寂寞中陨落了。”(莫砺锋、童强著《杜甫传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,第316页)他拥有“达”的本钱,却未能有“达”的境地,这不仅是杜甫个人的悲哀,更是社会的悲哀。
地址: 大连市甘井子区和硕园 38-3 号 ( 钻石湾滨海公园对面 )
电话:4001529100
Copyright © www.pengpengxiujiao.com